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

看人争著祖生鞭,彩笔江湖焰黯然。
亲在名心留百一,我行客路惯三千。
谁从贫女求新锦,肯向朱门理旧弦。
吴市箫声燕市筑,一般凄断有谁怜。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开家乡去京城时的复杂心情,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北漂前的纠结日记"。

前两句像发朋友圈吐槽:看别人都急着去京城发展(祖生鞭指争先恐后的样子),觉得自己在文坛混得灰头土脸(彩笔江湖指文坛)。三四句是心里话:因为要照顾父母(亲在)所以只拿出1%的精力追名逐利,但跑江湖跑惯了(惯三千用夸张说法表示经常长途奔波)。

五六句开始毒舌:谁会找穷姑娘要高级布料(暗指没人欣赏他的才华),更不会去有钱人家修旧琴(比喻不愿巴结权贵)。最后两句最扎心:在苏州街头吹箫或在北京弹琴(用战国时期音乐家典故),都是卖艺讨生活,但没人懂这份心酸。

全诗用对比手法,把别人追名逐利和自己的清高落魄作对比,最后用音乐家典故自比,既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傲气,又有"北漂不易"的辛酸。就像现在年轻人说"去北京追梦,但可能只是换个地方吃泡面"的感觉。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