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口晓发
忆昨霜落停素舟,皎然月映猜淮流。
□□老兵三两辈,忍寒击柝沙上头。
五更梦醒舟已发,但见荆涂两山相向浮。
两山鼓势不相下,急洑盘涡走其罅。
触舟或是黄熊精,拔剑欲绝苍光驾。
疑神疑鬼心不惊,顺流鼓吹天平明。
扬州南岸云树出,钟离古国烟尘清。
风为息其威,水亦静其声。
令人转思大禹力,浩荡自逐朝宗行。
水自思归我何急,苦向中流放舟入。
穷冬人事东去波,曾无少停当奈何,今宵有酒吾当歌。
□□老兵三两辈,忍寒击柝沙上头。
五更梦醒舟已发,但见荆涂两山相向浮。
两山鼓势不相下,急洑盘涡走其罅。
触舟或是黄熊精,拔剑欲绝苍光驾。
疑神疑鬼心不惊,顺流鼓吹天平明。
扬州南岸云树出,钟离古国烟尘清。
风为息其威,水亦静其声。
令人转思大禹力,浩荡自逐朝宗行。
水自思归我何急,苦向中流放舟入。
穷冬人事东去波,曾无少停当奈何,今宵有酒吾当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夜行的经历和感受,充满奇幻色彩和人生感慨。
开篇回忆昨晚霜降时停船的情景,月光皎洁映照淮河。寥寥几个老兵在寒冷的沙洲上巡逻打更,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五更天梦醒时船已出发,只见荆山和涂山两座山峰相对浮现在眼前。
中间部分写得最精彩:两座山像在较劲对峙,急流在峡谷间形成漩涡。诗人幻想水中可能有黄熊精怪,甚至拔剑准备战斗,但很快发现只是自己疑神疑鬼。天亮后顺流而下,看到扬州南岸的云雾树林和钟离古国的宁静景色,风平浪静时不禁感叹大禹治水的伟力。
最后转为人生感悟:河水知道要流向大海,人何必着急?但现实中人们就像寒冬的江水一样匆忙东去,从不停歇。既然如此,不如把握当下,有酒就痛快畅饮。全诗从夜航的奇幻经历,最终落脚到"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情景交融,很有感染力。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