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六日作

北阙龙吟事可知,家居毕竟坏纤儿。
射钩早使为良相,负扆犹能奠大基。
三载金縢成怨府,千秋青史积烦悲。
摩崖重省中兴颂,月黑东陵泣子规。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古讽今,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现实政治的忧虑和悲愤。

首联"北阙龙吟事可知,家居毕竟坏纤儿"用"龙吟"暗指朝廷动荡,暗示国家大事已现危机征兆;"坏纤儿"则讽刺当权者无能,像不懂事的孩子一样把国家搞乱。

颔联"射钩早使为良相,负扆犹能奠大基"用了两个典故:管仲曾射中齐桓公衣带钩,但后来被重用为相;周公背负屏风辅佐年幼的成王。这里说如果早点重用贤臣,本可以稳固基业。

颈联"三载金縢成怨府,千秋青史积烦悲"更沉重。"金縢"指密封的治国良策,三年不用就成了怨恨的源头;历史记载中堆积着无数令人烦忧的悲哀。

尾联"摩崖重省中兴颂,月黑东陵泣子规"最富画面感:在昏暗月光下,诗人抚摸着刻有中兴颂的石碑反思历史,只听见杜鹃在东陵悲泣。子规(杜鹃)的啼声在古诗中常象征亡国之痛。

全诗像一部快进的历史悲剧:从危机初现到用人不当,从良策被弃到积重难返,最后在夜色中留下无尽悲叹。诗人没有直接批评当下,但每个典故都在提醒:历史正在重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