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自郡城归至岩镇承谢廷懋廷彝廷馨昆仲款留夜与埙子联句置屋壁用酬雅意且纪岁月云
十里青山冒雨来(老人),谢家留宿一樽开。
举头忽见云穿月(埙),侧耳遥惊水激雷。
坐久烛花如慰客(老人),饮馀诗草愧非才。
夜深侍寝秋堂上(埙),笑记穷途又一回(老人)。
举头忽见云穿月(埙),侧耳遥惊水激雷。
坐久烛花如慰客(老人),饮馀诗草愧非才。
夜深侍寝秋堂上(埙),笑记穷途又一回(老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访友的温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两句写诗人冒雨走了十里山路,来到谢家兄弟的住处,受到热情款待。这里的"冒雨"和"留宿"传递出一种风雨中见真情的温暖,让人感受到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夜宿时的细节:抬头看见乌云间透出的月光,远处传来雷鸣般的水声,这些自然景象让夜晚更显生动。久坐时烛花跳动,仿佛在安慰客人;酒后写诗却自谦才疏,展现了文人相聚时既风雅又谦逊的趣味。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夜深了在秋堂就寝,诗人幽默地自嘲"又经历了一次穷途",但这次有朋友收留,反而显得苦中作乐。这种豁达的态度让整首诗在温馨中透出洒脱。
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一次平凡的夜宿,但通过雨、月、烛光、水声等意象的烘托,把朋友间的真诚相待、文人雅集的乐趣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风雨夜有处可去"的踏实感,以及朋友间无需客套的亲密自然。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