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神秘的佛门洞天,通过旅人的视角展现禅意之美。
开头写旅人听腻了流水声,却被一处灵秀山崖吸引驻足。这里用"倦听"和"却爱"形成对比,突出洞窟的特别魅力。接着用树影、夕阳、山风、细雨勾勒出洞外景致:倾斜的阳光穿过曲折山峦,微风带着雨丝轻抚藤蔓,画面灵动又带着几分朦胧。
中间部分转向洞内奇观:透过半开的袈裟状石缝,能看到须弥山(佛教圣山)的幻影;从岩壁缝隙望去,整个法界(佛教宇宙)都显得开阔。这里用袈裟、须弥山等佛教意象,把自然景观升华成宗教体验。
最后点出洞窟的玄机:看似普通的山岩却能容纳千僧,暗藏深奥禅机。结尾"扣禅关"三个字最妙,既是轻叩山门的动作,又暗指叩问佛法真谛,把山水游记提升到求道悟禅的境界。
全诗就像带着读者玩"寻宝游戏":先被美景吸引,继而发现岩缝里的佛国奇观,最后领悟到平凡中藏着大智慧。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转角遇见禅"的惊喜感——在歇脚看风景时,突然撞见整个宇宙的奥秘。
曹叔远
曹叔远(1159—1234)宋代官员。字器远,初名叔遐,南宋浙江瑞安曹村(原许峰)人。绍熙元年进士,历官国子学录、涪州通判、工部郎、袁州知府、太常少卿、礼部尚书、徽猷阁待制。曹叔远是宋代方志学的重要人物,曾撰《永嘉谱》二十四卷,又主持编纂《江阳谱》(今泸州)八册、《李渠志》等书,可惜后两者均未见原书,仅零星保存于其他文史资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