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植物的生命力,并暗含对长生不老之道的探寻。
前两句写景:柔软的枝条和细嫩的叶子随意生长成丛,连悬崖峭壁上也绽放着星星点点的小红花。这里通过"柔条细叶"和"悬崖小红"的对比,展现了植物在艰难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自然之美。
后两句抒情:诗人想尝试炼制金丹来追求长生不老,但突然领悟到真正的"灵苗"(可能指仙草或生命真谛)其实就在眼前的山中。这里用"金丹"和"灵苗"的对比,表达了诗人从追求虚幻的长生术,到发现自然本身蕴含的生命奥秘的思想转变。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表面写山间花草,实则探讨生命真谛。诗人通过观察普通植物的顽强生命力,领悟到长生之道或许不在远方的仙丹,而就在身边大自然的生命奇迹中。这种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深刻哲理的写法,让诗歌既清新自然又耐人寻味。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