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弛张中,为箕学有宗。
六材皆妙物,三制尽良工。
招我见诗意,遗人观礼容。
弨兮辞且美,帝赉示畴庸。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弓》为题,通过描述弓箭的制作与象征意义,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礼仪文化的内涵。

首联“天道弛张中,为箕学有宗” 用“弛张”(松紧)暗喻弓箭的使用原理,同时提到“箕”(一种星宿,象征技艺传承),说明制作弓箭的技艺是有深厚渊源的。这里将自然规律(天道)与人类技艺结合,暗示弓箭不仅是工具,更是智慧的结晶。

颔联“六材皆妙物,三制尽良工” “六材”指制作弓所需的六种材料(如木材、角、筋等),“三制”可能指多次精细加工。这两句赞美工匠选材考究、手艺精湛,强调弓箭是多种材料与人工智慧的完美结合。

颈联“招我见诗意,遗人观礼容” 诗人由弓箭联想到诗意和礼仪。弓箭不仅是武器,还能引发艺术联想(“诗意”),而它的赠予(“遗人”)则体现礼仪规范(“礼容”),比如古代射箭常用于礼仪场合。

尾联“弨兮辞且美,帝赉示畴庸” “弨”指松开的弓,形容弓箭不用时的优雅姿态;“帝赉”指上天赏赐,“畴庸”意为酬谢功劳。这里升华主题:弓箭之美象征天赐的才能,而它的存在也是对努力者的肯定。

全诗精髓: 诗人通过弓箭这一日常器物,展现了古代工艺的智慧(材料、技艺)、文化的诗意联想(弓如艺术),以及礼仪的庄重(赠弓如赠礼)。最后将弓箭提升到“天赐才能”的高度,表达了对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赞美。全诗语言凝练,由物及理,小中见大,让读者感受到平凡器物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

丁谓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