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富贵人家的热闹宴会,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前六句用浓墨重彩描绘宴会盛况:装饰华丽的骏马停在大户人家门前,宴会上觥筹交错如同打仗般热闹。狂放的宾客们唱着白雪般高洁的歌曲,美艳的舞姬穿着红裙旋转起舞。宴席上鲜花灿烂如锦缎,酒杯里飘出的酒香像云雾缭绕。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当时纸醉金迷的社交场景。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突然提出反问:这样的热闹场面,哪里比得上在竹窗下、清风明月的夜晚,点着青灯喝着剩茶,和朋友细细讨论文章的雅致呢?通过强烈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真正向往的是文人雅士那种清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绝大部分篇幅渲染宴会的奢华,却在结尾轻轻一转,用简单朴素的"竹窗风月"场景就推翻了前面的所有繁华,这种"以繁衬简"的手法,让最后两句的意境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