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雨中汎湖

湖上经旬两度过,乱云陡顿暗高荷。
北峰半没南峰出,日脚斜明雨脚多。
岂有吴儿愁荡桨,漫从渔父听鸣蓑。
谁临泼墨屏风样,坐看秋风起白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雨中泛舟湖上的景象,充满了动态的自然美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前四句写景:诗人多次泛舟湖上,突然乌云密布,原本清晰可见的荷花变得暗淡。北边的山峰被雨雾遮住一半,南边的山峰却依然可见。阳光从云缝中斜照下来,与密集的雨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用"陡顿"形容天气突变,"日脚""雨脚"的对比既形象又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阳光与雨线交织的画面。

后四句抒情:诗人说哪有船夫会因为划船而发愁呢?自己随意听着渔夫蓑衣的声响。最后两句特别精彩:谁说眼前这雨幕笼罩的湖面不像泼墨山水画?我就这样坐着,看秋风吹起湖面的波纹。这里把雨景比作"泼墨屏风",既写出雨雾朦胧的美感,又暗含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

全诗妙在捕捉了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象——乌云、斜阳、雨线、山峰在诗人笔下都活了起来。更妙的是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无论是突如其来的雨,还是渔夫的劳作声,在他眼中都成了可供欣赏的艺术。这种将日常生活诗化的能力,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