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高官(富枢密)来访自己郊外住所的感谢之作,字里行间既有受宠若惊的谦卑,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动。
前两句用画面感很强的描写:高官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千骑双旌)穿过绿荫,专程来寻访自己简陋的草堂。这里"间绿沉"形容队伍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无径"暗示自己住得偏僻,用"辱"字表示对方屈尊来访让自己很不好意思。
三四句用两个典故自比:像穷困的范叔(战国范雎)一样潦倒,却感受到对方像汉代文翁那样以德化人的关怀。这里既谦虚地说自己不值得被看重,又赞美对方有教化百姓的仁德。
五六句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在简陋的门户(衡门)喝着粗茶淡饭(泌饮),过着隐居养老的生活。但提到"高山流水"这个伯牙子期的典故,暗示把来访者视为知音,说明两人有精神共鸣。
最后两句聚焦到诗歌本身:早上擦亮眼睛细读对方写的新诗,觉得每个字都像刀刻木头般深刻有力(入木),像敲击金属般清脆悦耳(锵金),堪比东晋高僧支道林的文采。这是对对方诗才的高度赞美。
全诗通过对比(自己的贫寒与对方的显贵)、用典(历史人物的类比)和比喻(音乐般的文字),既表达了感激之情,又展现了文人之间以诗会友的雅趣。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贵人不忘寒士"的知遇之情,以及超越身份地位的精神交流。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