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剑门关的险峻地势和独特风光,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画面感超强:开头就像用无人机航拍——两座山峰像巨剑直插云霄,中间夹着建在高山上的雄关,让人一眼就感受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2. 选址很讲究:后两句揭秘古人智慧。城墙沿着溪流和山岩修建(像现代依山傍水的别墅区),整个城镇都嵌在山水之间,既利用天然屏障防御,又解决了水源问题,简直是古代"山水城市规划"的典范。
3. 文字像积木:诗人用"极目""倚天""尽枕"这些动作性词汇,把静止的山水写活了。就像用乐高积木搭场景,"双峰"是立柱,"重门"是横梁,"水石"是地基,组合出立体的险关图。
4. 隐藏的骄傲:表面写景,实际在炫"中国基建"的古老智慧——在这么险的地方建城,还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暗戳戳展示古人征服自然的硬实力。
全诗就像一张自带3D效果的古代明信片,28个字把地理险要、建筑智慧和山水之美打包呈现,比现在朋友圈晒风景照高级多了。
姜遵
姜遵(九六三~一○三○),字从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为蓬莱尉。大中祥符中累迁监察御史。仁宗即位,知滑州,充京东路转运使,换京西路。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六年,为枢密副使。七年,迁给事中。八年卒,年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