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非常直白又耐人寻味,像是一个老顽童在自言自语。前两句说:我年轻时狂放不羁,如今年纪大了还是改不了爱冒险的性子,见到山就兴奋得像个孩子。后两句突然转折:可奇怪的是,我在泰安城南住了十回,却始终不敢轻易写诗描写泰山。
最妙的是这个反差: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面对泰山时居然怂了。就像我们遇到真正敬畏的事物时,反而会变得小心翼翼。诗人用"不敢轻题"四个字,把泰山在他心中的神圣地位写得活灵活现——不是写不出来,而是怕自己随便写的诗句配不上泰山的雄伟。
这种"近乡情更怯"的心理特别真实。就像粉丝见到偶像反而不敢上前,吃货面对顶级美食反而舍不得动筷子。诗人越说自己不敢写,越让读者感受到泰山的非凡魅力,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比直接夸泰山高明多了。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