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朋友沈蕙纕在万柳堂对饮的场景,充满闲适淡泊的隐逸情趣。
前两句写景:亭子周围的沙土越积越多,小桥歪斜、小路曲折回环。这些细节暗示这里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僻静之地。三四句用典表达心境:自从辞官后(疏傅指辞官的典故),就懒得像葛疆那样四处奔走了,展现诗人远离官场的洒脱。
五六句通过"稚柳"和"新荷"两个意象,点明这是春夏之交的时节,嫩柳随风摇曳,新荷还未绽放,充满清新自然的生机。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老朋友留下来说些旅途见闻,依然劝我继续饮酒(竹根杯指酒杯),流露出知交相聚的温馨惬意。
全诗用白描手法,将荒僻的景物、疏懒的心境与真挚的友情自然融合,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把酒言欢的闲适之乐。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