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首

清净行者不涅槃,破戒比丘无地狱。
天台相接到西川,总是自家亲眷属。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颠覆常人观念的佛理:表面修行的人未必能成佛,破戒的和尚也不一定下地狱。就像从天台山到西川(四川),看似远隔千里,其实都是自家人——佛门讲究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前两句像两记当头棒喝:
1. 那些整天把"清净"挂嘴边的人,反而可能执着于形式,离真正的解脱更远
2. 看似破戒的和尚,只要内心觉悟,地狱也困不住他

后两句用地理距离做比喻:
就像从浙江天台山到四川,地图上看着远,但在佛家眼里都是同门兄弟。暗指修行不在外表,关键看内心是否真正觉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打破常规认知,用反常识的说法点破修行的本质
2. 用"自家亲眷属"这样生活化的比喻,把深奥的佛理说得亲切易懂
3. 短短四句包含巨大反差,让人印象深刻

核心思想是: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表面功夫,破戒不破戒都是外在形式,重要的是内心的觉悟。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是:不要被形式束缚,要追求本质的真谛。

释了一

释了一(一○九二~一一五五),号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年十四于大云寺出家。年十六,从广寿梵光法师习天台教。后师从妙湛思慧禅师。游方遍谒耆宿。后住石泉寺,改圣泉寺,又被知福州叶梦得迎至黄檗道场。继归卧雪峰故庐。又出住云门,迁法石,返西湖雪峰庵。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年六十四。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今录诗二十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