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庾僧渊诗(庾当作康。)
茫茫混成始,豁矣四天朗。
三辰还须弥,百亿同一像。
灵和陶氤氲,会之有妙常。
大慈济群生,冥感如影响。
蔚蔚沙弥众,粲粲万心仰。
谁不欣大乘,兆定于玄曩。
三法虽成林,居士亦有党。
不见虬与龙,洒鳞凌霄上。
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
众妙常所晞,维摩余所赏。
苟未体善权,与子同佛仿。
悠悠诚满域,所遗在废想⑴。
三辰还须弥,百亿同一像。
灵和陶氤氲,会之有妙常。
大慈济群生,冥感如影响。
蔚蔚沙弥众,粲粲万心仰。
谁不欣大乘,兆定于玄曩。
三法虽成林,居士亦有党。
不见虬与龙,洒鳞凌霄上。
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
众妙常所晞,维摩余所赏。
苟未体善权,与子同佛仿。
悠悠诚满域,所遗在废想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佛教的宇宙观和修行境界,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佛法的宏大与精妙。
开篇描绘了宇宙初开的混沌状态,随后天地明朗("四天朗")。日月星辰围绕须弥山运转(佛教宇宙观的核心),无数世界共享同一真理("百亿同一像")。这里用壮阔的宇宙图景暗喻佛法的普遍性。
中间部分说佛法如春风化雨("灵和陶氤氲"),慈悲普度众生。修行者("沙弥")虔诚仰望佛法,大乘佛教的智慧令人向往。诗人指出,虽然修行方法众多("三法虽成林"),但居士(在家修行者)也能证悟,就像潜龙终将腾飞("洒鳞凌霄上")。
最后转入个人感悟:真正的修行要超越世俗牵挂("冲心超远寄"),在平凡中见真谛("众妙常所晞")。诗人自比维摩诘居士(佛教著名在家修行者),强调修行要懂得权变("善权"),否则容易流于形式。结尾提醒人们:真理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常被固有思维遮蔽("所遗在废想")。
全诗用"宇宙-众生-个人"的递进结构,将深奥的佛理转化为可感的意象。特别是"潜龙腾飞"的比喻,生动说明了修行者的蜕变过程。最后落脚到"破除执念"这一修行核心,既有哲理深度又充满生活智慧。
张翼
(?—264)三国蜀犍为武阳人,字伯恭。刘备定益州,为书佐,迁蜀郡太守。刘禅时,历官尚书,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景耀末,魏军数道并攻,与姜维拒守剑阁。刘禅降,乃与维降魏。明年,至成都,为钟会乱兵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