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山秋兴

夜起集万感,胡为淹此留。
诗成夔子国,人在仲宣楼。
络纬声中泪,芭蕉雨里愁。
遥知屡门倚,应念有方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禾山秋兴》描绘了一个秋夜里,诗人独自感怀的复杂心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深夜的孤独感 开头"夜起集万感"直接点明诗人在深夜醒来,各种情绪涌上心头。这种半夜突然醒来的体验很多人都有过,特别容易引发感慨。

2. 漂泊的无奈 "胡为淹此留"和"人在仲宣楼"透露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处境。仲宣楼是古代文人王粲避难时登临的地方,这里暗示诗人同样在异乡漂泊,不知为何滞留在此。

3. 借景抒情的手法 诗中用"络纬声"(蟋蟀叫声)和"芭蕉雨"这两个典型秋夜意象,把无形的"泪"和"愁"具象化。蟋蟀鸣叫和雨打芭蕉的声音,更衬托出夜晚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4. 双向的思念 最后两句很巧妙,诗人自己在外思念家乡,却反过来写家乡的亲人应该也在倚门盼望游子归来。这种"对面着笔"的写法,让思念之情更加深刻动人。

整首诗通过秋夜常见的景物和声音,把游子思乡的普遍情感表达得细腻动人。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想家,而是通过环境描写和想象亲人念己的场景,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深沉的愁绪。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欧阳鈇

欧阳鈇(一一二六~一二○二),字伯威,号寓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周必大同年生,又同应举,但屡试不第,乃笃意于诗。宁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七。有《脞辞集》等,均佚。事见《周文忠集》卷七四《欧阳伯威墓志铭》、《诚斋集》卷七七《欧阳伯威脞辞集序》。今录诗十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