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讽刺了那些只会耍嘴皮子却缺乏真本事的人。
前两句描写一只"没尾巴的第七烟菟"(可能指老虎),虽然外表残缺,但仍有吞食整头牛的霸气。这里用猛兽比喻真正有实力的人,说明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外表光鲜。
后两句转到现实场景:在丛林般的世俗中,人们热衷于争辩斗嘴("悱悱争唇吻"),就像在迷雾中争吵不休。最后反问:这样空谈的人,有几个能真正到达目的地("到家")呢?
全诗的精髓在于:
1. 真正的价值在于实力而非表象
2. 讽刺那些只会争论却不务实的人
3. 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沉迷于无意义的争论
就像现在网络上很多人热衷争论,却很少真正去实践一样,这首诗提醒我们:空谈误事,实干才能成事。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