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黄无悔的朋友,用简单直白的现代语言来分析:
第一句"志大期千里,身宜置一丘"说这位朋友志向远大,本应成就一番事业,但生命却早早终结("一丘"指坟墓)。这里用"千里"和"一丘"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人生无常的遗憾。
第二句"英词真盖世,爽气已横秋"赞美他的文采出众,性格豪爽。"横秋"这个比喻很形象,既说他的豪气像秋天气势,也暗示生命如秋天般短暂。
第三句"地要黄金骨,天成白玉楼"用两个典故:说地下需要他这样的英才(黄金骨),天上也为他准备了仙宫(白玉楼)。这是对逝者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无论在地上还是天上都配得上最好的待遇。
最后两句"平生斲泥手,斤斧恐长休"用工匠比喻:他生前像能工巧匠(斲泥手),现在工具(斤斧)却永远闲置了。这是对人才逝去的惋惜,就像看到一件精良的工具再也无人使用。
全诗用平实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既赞扬逝者的才华品格,又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工匠工具的比喻,让抽象的死亡变得具体可感,普通人也能体会到那种"再也见不到这么优秀的人"的遗憾。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