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灞桥风雪图

长安雨雪大如瓮,马蹄晓蹴东华冻。
长安雨雪大如掌,磔磔商车竞来往。
先生名利两不干,骑驴底事冲风寒。
风髯猎猎雪种种,三尺蹇驴僵不动。
自知清骨为诗瘦,不道玉山和雪耸。
君不见长安有客似龟缩,梦魂不到山阴曲。
陶家风味党家奢,煮茗烹羔总庸俗。
清标何似襄阳老,一片襟怀自倾倒。
只因灞桥觅诗忙,非是长安被花恼。
豪吟往往凌鲍谢,长才靡靡压郊岛。
载披毫素眼生花,悲吒无端动清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长安冬日风雪中骑驴寻诗的文人形象,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开头用夸张手法描写长安大雪("大如瓮""大如掌"),商队车马在雪中艰难前行,营造出严寒压抑的氛围。而主人公却在这风雪中骑着一头瘦驴("蹇驴")缓缓前行,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点明主人公不慕名利("名利两不干"),甘愿在风雪中寻找诗情。用"清骨为诗瘦"形容其清高品格,用"玉山和雪耸"比喻其傲然风骨。接着讽刺那些躲在屋里("似龟缩")的权贵,批评他们煮茶吃羊肉的奢靡生活("总庸俗")。

后段赞美主人公像唐代诗人孟浩然("襄阳老")一样拥有高尚情操,在灞桥风雪中寻找创作灵感("觅诗忙")。最后称赞其诗才超越古代名家("凌鲍谢""压郊岛"),作品感人至深("动清昊")。

全诗通过风雪中骑驴吟诗的独特形象,歌颂了文人坚守艺术理想、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境界,同时批判了世俗的庸俗趣味。诗中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对比,使主题思想更加突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