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叹

少年对镜颜色好,衰年对镜颜色老。
镜里容光能几时,回头绿鬓成枯槁。
开匣莫拂镜上尘,镜明空见白头早。
亦知白头不可黑,有时白头不可得。
窗前槿花换朝荣,日暮临风已无色。
寄语少年速为欢,他日欢场徒恻恻。
百金刀环明月辉,千金骏马黄金勒。
章台杨柳饶春风,醉来光动玉台侧。
不见老翁空叹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镜子作为核心意象,生动展现了人生从青春到衰老的过程,传递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镜中人生的对比(前六句) 诗人通过少年和老人照镜的对比,突出青春易逝的残酷。少年照镜看到的是红润面容,老人照镜只能见到白发苍苍。镜子在这里就像时间的见证者,明明白白记录着人从"绿鬓"到"枯槁"的变化。诗人特意说"莫拂镜上尘",因为清晰的镜子反而会让人更早看见白发,这种心理描写很真实。

2. 生命无常的感悟(中间六句) 用木槿花朝开暮谢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短暂。诗人看透白发不可返黑的事实,甚至有些人连白头都活不到,所以直接劝年轻人"速为欢"。这种劝诫背后,其实藏着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知。

3. 富贵享乐的场景(后六句) 用一系列华美意象:镶金宝刀、名贵骏马、春风杨柳、玉台醉饮,描绘出令人向往的享乐场景。但最后笔锋一转,用"老翁空叹息"作结,形成强烈反差,暗示再多的富贵享乐也抵不过时间流逝。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的"照镜子"切入,让读者容易产生共鸣 - 对比手法贯穿全诗,强化了青春与衰老的落差感 - 不说教而是用画面说话,比如木槿花的比喻就很形象 - 结尾的转折发人深省,热闹场景突然切换到孤独老翁,余味悠长

核心思想是:在认识到生命短暂的前提下,既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又要对衰老保持清醒认知。这种既洒脱又清醒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