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繇校书先辈省中寓直
古木重门掩,幽深秖欠溪。
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
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
字随飞蠹缺,阶与落星齐。
伴直僧谈静,侵霜蛩韵低。
粘尘贺草没,剥粉薛禽迷(贺知章草书,薛稷鹤也)。
衰藓墙千堵,微阳菊半畦。
鼓残鸦去北,漏在月沈西。
每忆终南雪,几登云阁梯。
时因搜句次,那惜一招携。
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
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
字随飞蠹缺,阶与落星齐。
伴直僧谈静,侵霜蛩韵低。
粘尘贺草没,剥粉薛禽迷(贺知章草书,薛稷鹤也)。
衰藓墙千堵,微阳菊半畦。
鼓残鸦去北,漏在月沈西。
每忆终南雪,几登云阁梯。
时因搜句次,那惜一招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校书郎(古代管理图书典籍的官员)在官署值夜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展现了文人雅士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开篇用"古木重门"营造出官署幽静的氛围,说这里只差一条小溪就完美了,暗示虽在官府却向往自然。接着点明主旨:只要内心超脱,在衙门里也能隐居(吏隐),不必非要躲进深山(岩栖)。
中间八句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值夜环境:刻着名字的石柱、书库里的典籍、被虫蛀的字画、积灰的台阶,还有值夜僧人低声谈禅、秋虫微鸣。特别提到贺知章的草书被灰尘掩盖、薛稷画的鹤颜料剥落,用文化珍宝的蒙尘暗喻官场对才华的埋没。
后六句写时间流逝:墙上的苔藓、将谢的菊花、更鼓声歇、月落西沉。最后四句是心理活动——虽然常想念终南山的雪景和登高望远的云阁,但此刻更享受在诗句推敲中与同道交流的乐趣。
全诗妙在将枯燥的值夜写得充满诗意,通过"衙门隐居"的新颖立意,表达了"心远地自偏"的处世智慧。那些蒙尘的字画、虫蛀的典籍等意象,既真实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工作环境,又暗含对官场埋没人才的淡淡讽喻,最终落脚在"以诗会友"的精神愉悦上,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仕隐之间的平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