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山水清幽的画卷,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疲惫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景:
开篇用"腊雪洗顽碧"形容冬雪洗净了山石的青绿,就像给顽固的绿宝石洗了个澡。"晴凫浴澄𪑩"写野鸭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嬉戏。后两句说各种景物相互映衬,但山水清幽的本质始终不变。这里用"磨错"这个生动的比喻,说景色像互相打磨的玉石一样交相辉映。
中间两句抒情:
"沧浪"指隐士居住的水边,"少室"是隐士隐居的山名。诗人说能同时享受山水之美的隐士实在难得,暗示自己身在官场,无法尽情享受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点题:
诗人在美景中短暂休憩,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但一回头又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公文,感到身心俱疲。"簿书倦"三个字道出了所有上班族的心声。
全诗妙在:
1. 用"洗顽碧""浴澄𪑩"等新鲜比喻,把静态的山水写活了
2. 通过"沧浪""少室"的典故,自然过渡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结尾突然从山水转到公文,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官场疲惫
4. 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讲述他的见闻感受
这首诗告诉我们:再美的山水,也抚慰不了打工人的疲惫;再高的官职,也比不上心灵的自由。
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