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秋月图题赠似虞周翁

虎丘佳丽地,中秋明月时。
吴侬竞芳辰,结伴相遨嬉。
一翁迤逦来,苍颜白须眉。
徐行蹑浮图,信步穿剑池。
矍铄憎扶掖,矫健逾僮儿。
还憩千人坐,微汗挥裳衣。
游人群指目,伎女争绕围。
无乃地行仙,遨游下岩扉。
此翁少好游,游兴老不衰。
年年中秋月,舣舟虎丘湄。
排连五十秋,晴雨莫閒之。
譬如秋风雁,岁岁不失期。
还观同游人,游迹苦参差。
少者渐以老,老者渐以稀。
山中有老衲,拱揖复嗟咨。
与翁为辈行,是我影堂师。
亦有中年人,鬓发渐成丝。
拍肩呼曾孙,侧坐相追随。
昔时裘马客,今或寒与饥。
画船易新主,箫鼓无遗吹。
昔时红粉伎,零落归山崥。
或为衰年妪,乞食行吹篪。
吴风递更换,吴妆日葳蕤。
短衣遍红紫,大袖拂履綦。
吴歈称绝调,倾听良巳非。
新腔难按拍,急管增繁悲。
转盻复谁是,屈指亦自疑。
岂独市朝改,兼恐陵谷移。
惟有生公石,盘陀阅成亏。
惟有剑池月,秋来鉴如规。
羡此鹤发翁,身闲步逶迤。
秋山与秋月,年年对霜髭。
人生皆昔梦,一往不可追。
梦愕与梦欢,梦者岂自知。
冶游如好梦,梦觉心说怡。
胡为劳生人,惘惘徒歔欷。
翁今年九十,健啖足若飞。
幸逢圣明世,击壤歌雍熙。
煌煌老人星,长照虞山厜。
更度十中秋,为举百岁卮。

现代解析

这首《虎丘秋月图题赠似虞周翁》描绘了一位九十岁老人在中秋夜游虎丘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岁月变迁,传递出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老翁游山显活力:开篇用"苍颜白须眉"与"矫健逾僮儿"的对比,刻画出一位不用搀扶、比年轻人还灵活的白发老翁。他在虎丘名胜中自如穿行,引得游人围观惊叹,像极了传说中的"地行仙"。

2. 五十年坚持见变迁:老人连续五十年中秋都来虎丘,像大雁般守时。但同游者早已物是人非——少年变老、老人离世,连画船、歌伎都换了模样。寺庙老僧认出了他,中年人已变成白发老者,昔日富家子弟如今可能落魄乞食。

3. 新旧对比显沧桑:诗中用大量对比:过去华丽的衣裳变成简朴短衣,传统吴歌被新腔替代,红粉佳人成了乞讨老妪。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时代变迁,唯有虎丘的石头和月亮始终如一。

4. 人生如梦的感悟:最后将人生比作一场梦,无论美梦噩梦终会醒来。老翁能保持快乐,是因为看透了这个道理。结尾祝福老人活到百岁,在太平盛世安享晚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画面代替说教,如老人登山出汗、游人指指点点的场景很有代入感
- 通过一个人反映时代变迁,像"鬓发成丝的中年人喊老翁曾祖"这种细节特别打动人
- 把深刻哲理藏在热闹的中秋夜景中,最后点出"人生如梦"却不显消极,反而让人珍惜当下

全诗告诉我们:岁月会改变很多东西,但保持像老翁这样的生活热情和对美好的感知力,就能在变迁中获得恒久的快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