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备国博吊屈原

知音不恨远,异代忽同声。
灵魂自识路,幽遇亦含情。
𣶂记属⑴扬子,临渊悲贾生。
鬲文激颓俗,会使众人清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跨越时空的知音之情,以及屈原精神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前两句"知音不恨远,异代忽同声"说真正的知音不怕距离远,就算生活在不同时代也能心灵相通。就像作者和屈原虽然相隔千年,却能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屈原:他的灵魂认得回家的路(暗指虽死犹生),在另一个世界遇到知音也会动情。这里提到扬雄和贾谊两位文人,他们都是屈原的仰慕者,一个在江边写下纪念文字,一个对着深渊为屈原的遭遇悲伤。

最后两句说屈原留下的文章像激流冲刷着颓废的世俗,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鬲文"指屈原的作品有棱有角、锋芒毕露,"激颓俗"比喻他的文字能冲击社会不良风气。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穿越时空的精神联结——高尚的灵魂永远不会孤独,总能在后世找到知音。作者通过屈原的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思想与品格,就像屈原笔下的江水,永远奔流不息,洗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