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神丘照堂
尝观孝子图,画子事母事。
闻君画最工,事母孝亦至。
人称汝画奇,未知事母慈。
我今为拈出,欲以励孝思。
画不在丹青,照不在眼睛。
方寸不可乱,昭昭在心明。
画到精一处,人人定相如。
但疑心本一,奚为面差殊。
我心犹赤子,我貌极老衰。
君虽欲画我,安能作婴儿。
闻君画最工,事母孝亦至。
人称汝画奇,未知事母慈。
我今为拈出,欲以励孝思。
画不在丹青,照不在眼睛。
方寸不可乱,昭昭在心明。
画到精一处,人人定相如。
但疑心本一,奚为面差殊。
我心犹赤子,我貌极老衰。
君虽欲画我,安能作婴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画家丘照堂既能画出感人的孝子图,自己也是个孝顺母亲的人。诗人通过这幅画引出对"孝道"和"绘画艺术"的深刻思考。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开头先夸画家画得好("画最工"),更难得的是画家本人就是孝子("事母孝亦至")。这里点出艺术创作的真谛——只有真正践行孝道的人,才能画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2. 中间部分揭示艺术本质:好画不在颜料多鲜艳("丹青"),传神不在眼睛画得多像("眼睛")。关键是要保持纯净的初心("方寸不可乱"),心里明白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昭昭在心明")。就像画到极致时,每个人物都会显得相似,因为人性本质是相通的。
3. 最后用自身举例:虽然内心还像孩童般纯净("赤子"),但外表已经衰老。诗人幽默地说,就算画家技术再好,也不可能把现在的自己画成婴儿。这里暗含深意——外在形象会变,但保持赤子之心才是最重要的。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绘画技巧和做人道理自然结合
- 用"婴儿"和"老人"的对比,生动说明保持初心的重要
- 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艺术创作和做人一样,贵在真诚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即使技术高超的画家,也只能画出外表,而永远年轻的心灵,才是最难能可贵的。这提醒我们,比起外在形象,内心的纯净更值得珍惜。
包恢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