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因会》,通过描述战场上的壮士和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对友情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组练横陈壮士貔”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战场画面,士兵们整齐排列,犹如猛兽一般威武。这里的“壮士貔”指的是勇敢的战士,而“组练”指的是士兵们的装备和排列整齐的样子。整句表达的是战场上士兵们威武雄壮的气势。
次句“想因舞羽去穷奇”继续描绘战场上的情景,意指勇士们奋勇杀敌,扫除邪恶(这里的“穷奇”指的是邪恶、不义之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战争中的正义与勇敢。
接着,“千山白发存公道,十日清吟费老诗”两句,诗人从战场转向了自然与时间的思考。“千山白发”形容山川历经沧桑,宛如白发苍苍;“公道”在这里指的是正义或真理。诗人感叹时光流转,正义之理依然存在。而“十日清吟费老诗”则说明这位诗人(可能是指他自己)在十天的时间里,反复吟唱,创作了不少关于自然美景的诗歌。
“待伴易销春有脚,交光最胜月如眉”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以及朋友之间的相聚。“待伴易销春有脚”意味着春天之不易觉察地流逝,就像与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也容易逝去。而“交光最胜月如眉”则描绘了月亮如同弯弯的眉毛,交相辉映,象征着友情和自然美景的美好。
最后,“只愁无著梅花处,东绢平章付伯时”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生长之地的向往,以及对友人伯时的怀念。梅花是中国文化中高洁、坚韧的象征,此处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朋友的怀念。诗人忧虑自己无法亲自欣赏梅花的美景,只能通过画作来寄托情感。
整首诗通过战场、自然和友情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正义、自然之美景以及友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