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题四画 榴花竹石鹤》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剪翮花前老可哀”,使用了一种隐喻的手法。这里的“剪翮”可以看作是比喻人们被束缚的状态,无法自由飞翔。“花前老可哀”则表达了在花前感到老去、无法留住青春的悲伤情绪。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无奈和哀愁。
第二句“寄声鹰隼莫相猜”,则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避免误会和猜忌的愿望。这里的“鹰隼”可以理解为有雄心壮志的人,作者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自己,不要相互猜忌。
第三句“旧游赤壁君知不”,则提到了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历史的回忆和感慨。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也是许多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作者通过提到赤壁,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最后一句“曾伴坡仙作赋来”,这里的“坡仙”指的是北宋的文学家苏轼,他被誉为“坡仙”。作者表达了自己曾经受到苏轼的启发和影响,创作过优美的诗文。这句话既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