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四首

斫头沥血摩诃演,挂肚悬肠萨怛多。
恶口小家无尽藏,更将何法度娑婆。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夸张的意象和佛教术语,描绘了修行者面对世俗诱惑时的挣扎与决心。

前两句“斫头沥血摩诃演,挂肚悬肠萨怛多”用极端画面表现修行的艰辛——砍头流血、剖腹悬肠,暗喻舍弃肉体欲望的决绝。“摩诃演”“萨怛多”是佛教概念,代指宏大的修行境界,但诗人故意用血腥场景与之对比,突出凡俗与超脱的矛盾。

后两句转向讽刺:那些满口恶言、心胸狭隘的人(“恶口小家”),却拥有“无尽藏”(佛教指无穷尽的智慧或福报),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诞。最后反问:这样的世界,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救度众生(“娑婆”指现实世界)?

全诗核心在于揭露修行理想与现实人性的冲突。诗人用极端意象和反讽手法,表达了对虚伪修行者的批判,同时暗含对世人沉迷欲望的无奈。语言冲击力强,看似激烈,实则是对人间苦难的深刻洞察。

释师体

释师体(一一○八~一一七九),号或庵,俗姓罗,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五师妙智院守威,弱冠为沙弥,初参此庵元于天台护国,后为虎邱瞎堂慧远禅师首座。历住吴之报觉,润之焦山。孝宗淳熙六年卒,年七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有《语录》一卷传世。《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释师体诗,据《续古尊宿语录》所收《或庵体禅师语》及他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