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修撰以德夜访梅花楼因余熟睡而去晓起作诗贻之

雨收月出四山沉,独拥吴绫入梦魂。
高处钟声悬碧落,一床林影过黄昏。
毗耶小阁灯初烬,阆苑仙人夜扣门。
醉卧不知清露冷,晓看屐齿破苔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访客离去后清晨的静谧与余韵。

前四句写夜晚的宁静:雨停月出,群山隐入夜色,诗人独自盖着吴地丝绸被子入睡。高处传来的钟声仿佛悬在夜空,床边的树影随着黄昏流逝——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氛围。

中间两句用典巧妙:毗耶是佛教圣地,灯烬暗示夜深;"阆苑仙人"将访客孙修撰比作天上来客,夜间敲门更添神秘色彩。这里把一次普通拜访写得仙气飘飘。

后两句通过对比展现情趣:昨夜醉卧时浑然不觉露水寒凉,清晨却发现友人木屐在苔藓上留下的痕迹。这个细节既交代了友人曾来访的事实,又留下想象空间——苔痕如同无声的留言,比当面告别更耐人寻味。

全诗妙在虚实相生:实际是友人夜访未遇,却通过月影、钟声、灯烬、苔痕等意象,把寻常小事写得如仙境邂逅。清晨发现的屐齿痕,就像留给读者的彩蛋,让人会心一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