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

注苏之难如注杜,谁识良工最心苦。永嘉本已刍狗陈,商丘刻拟景星睹。

终愁缀葺或失真,遗辞浪说由仪补。天吴紫凤一倒颠,星宿昆仑孰洄溯。

废书神游嘉泰年,漕司善本落何所。谁知好物如龙腾,六合翱翔择其主。

岿然灵光归宝苏,初白庵中此先贮。率更楷法久更新,施顾同时一机杼。

诗外有史史可增,何必虫鱼斗笺诘。绝识博学兼历年,能事无惭《剑南序》。

更从简追混茫,益叹今传多错迕。古人所有不尽有,补之以臆毋乃鲁。

查田谩说能订讹,但存其旧不犹愈。功臣玉局自有真,益友吴兴究奚取。

兴来竟欲家置编,化千万亿光气吐。不令此籍遮泥蟠,一为诗生洗肠腐。

公如有意付木工,乞附姓氏公其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关于一本珍贵古籍的故事,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珍贵古籍的坎坷命运(前12句):
- 开头用"注苏诗难如注杜甫诗"作比,说明给苏轼诗作注释是件苦差事。
- 提到历史上多个版本(永嘉本、商丘刻)都不够完美,有的像被丢弃的草狗,有的虽然珍贵如星辰但仍有错漏。
- 用"天吴紫凤倒颠"(神话中的神兽图案被绣反)比喻版本混乱,感叹要追溯源头太难。
- 突然笔锋一转,说这本珍贵的"漕司善本"像神龙般找到了好主人,被珍藏在"初白庵"中。

2. 赞美古籍的价值(中间10句):
- 夸这本书的书法精美如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注释(施顾注)与苏轼原作浑然一体。
- 强调这些注释不只是解释字词("虫鱼"指琐碎考据),更能补充历史背景,比陆游写的序言还厉害。
- 对比现在流传的错漏版本,更显出这本古本的珍贵。

3. 呼吁保护古籍(最后6句):
- 批评有些人自作聪明乱改古籍("补之以臆"),认为保持原貌更好。
- 热情呼吁应该大量刊印这本好书("家置编"),让它像阳光驱散黑暗般净化诗坛。
- 最后幽默地说:如果真要印刷,请把我的名字也加上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枯燥的"古籍保护"话题写得生动有趣,用"神龙择主""绣反的图案"等形象比喻
- 展现出学者对珍贵文献的痴迷,那种"发现宝贝"的欣喜跃然纸上
- 结尾的幽默请求让人会心一笑,拉近了古代文人和现代读者的距离

就像今天有人发现了一本莎士比亚的亲笔手稿,激动地发朋友圈说:"这比所有印刷版都靠谱!那些乱改的人快住手!应该人手印一本!要是出版记得@我啊!"——既有学术价值,又充满人情味。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