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确斋自临川令被荐入觐赋诗奉柬 其二

豫章南去数邮程,抚字心劳得颂声。
锥利终能脱颖出,泉流只似在山清。
荐书共道公评在,异政知因儒术成。
宗派西江兼领袖,吏才元不掩诗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平确斋的官员从临川县令被推荐进京面见皇帝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为官和为人品质的赞美。

前两句说他从豫章(今南昌)南下去临川当县令时,勤政爱民得到百姓称赞。"抚字心劳"指他处理公文时用心良苦,"得颂声"说明百姓都夸他。这里用"数邮程"这种计算驿站路程的说法,暗示他为官辗转的辛苦。

中间四句用两个生动比喻:像锥子终会刺破口袋显露锋芒,像山泉始终保持清澈。这是夸他既有真才实学能脱颖而出,又能保持清廉本色。后两句直接说推荐信里都是公正评价,他特殊的政绩正是因为深厚的儒学修养。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说他不但是江西文坛的领军人物,当官的才能也完全盖不住他的诗名。这里"宗派西江"指江西诗派,"吏才"和"诗名"的对比,突出他既是好官又是才子的双重身份。

全诗就像给朋友写的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用百姓爱戴、同僚推崇、文采斐然三个维度,塑造了一个德才兼备的地方官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些比喻,把抽象的为官品质说得像能看见的锥子、能喝的山泉一样具体鲜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