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居住的清幽环境,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前两句"入门不见日,风动千箖箊"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了竹林深处的景象:走进园门连阳光都看不见,只听得风吹过无数竹叶的沙沙声。"千箖箊"形容竹子又多又密,营造出与世隔绝的静谧氛围。
中间两句"孤亭在竹中,犹传清士居"点出主题:竹林里那座孤独的亭子,相传是品德高洁的隐士住过的地方。这里的"清士"指不慕名利、品格高尚的人。
最后两句"世无刘伯耕,岂慕貂襜褕"用了典故表达主旨:现在世上已经没有像刘伯耕这样真正的隐士了,但真正的清高之士又怎么会羡慕那些达官贵人穿的华贵皮衣呢?"貂襜褕"象征富贵荣华,诗人通过对比强调真正的品格高洁者不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
全诗通过描写幽静的竹林亭台,歌颂了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诗人用环境烘托人物品格,用典故对比表明心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