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

文窗窈窕夏室凉,牙床绣幔风前张。
梦无行雨来襄王,银塘水浮青雀舸。
泛泛鸳鸯或右左,一别仙源寻不可。
西峰秀色景如前,年年七夕双星筵。
牛女应笑无会缘,蜡炬成灰落花片。
火传春到依然转,夜台之人独不见。

现代解析

这首《独不见》描绘了一个夏日闺阁中的孤独女子,借景抒情表达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和无法相见的哀愁。

上阕以"文窗窈窕夏室凉"开篇,用精致的闺房场景暗示主人公身份。凉风拂过牙床绣帐,却等不到梦中情人(用"襄王"典故暗喻情郎)。看着池塘里成双的鸳鸯和游船,更反衬出她的形单影只。"一别仙源寻不可"道破这段感情已成追忆。

下阕转入更深沉的哀思。虽然每年七夕都摆设乞巧宴,但牛郎织女尚能相会,自己却永失所爱。"蜡炬成灰"既写实景又暗喻生命流逝,但春天轮回更凸显人事已非。结尾"夜台之人独不见"点题,说明思念之人已长眠地下,永无相见之日。

全诗巧妙运用夏日闺阁、七夕星月等意象,通过今昔对比和天人对比,将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绝望写得含蓄深沉。特别是"鸳鸯右左"与"独不见"的对照,让读者更能体会那种睹物思人的痛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