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镇国寺,北汉遗构也

汉家天子沙陀种,窃据晋阳贾馀勇。
中原全付赵官家,北面犹承叔皇宠。
九国电扫无坚完,推锋所向祸旋踵。
祈天永命佛所司,建兹精蓝勤供奉。
暮朝梵呗苦祈陈,首及天王次宰冢。
寺曰京城殿万佛,想像所居北辰拱。
修颐广颡璎珞施,伟干虬髯鹿卢竦。
信能护国非泥胎,三宝方成金粟涌。
愿力不解晋阳围,辞庙仓皇徒擗踊。
我来瞻拜鲁灵光,兵燹焚馀窥所藏。
惟有当日手植老槐形之而,意与鸱尾俱飞扬。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山西晋中镇国寺为背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讲述了一段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政权的兴衰故事。

诗中首先用"沙陀种"点明北汉皇帝是少数民族出身,他们凭借武力占据晋阳(今太原),但最终将中原让给了赵宋王朝。北汉政权虽然弱小,却依然在夹缝中生存,修建镇国寺祈求佛祖保佑国运长久。诗人用"九国电扫无坚完"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政权更迭的频繁与残酷。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了寺庙的壮观景象:万佛殿里供奉着众多佛像,有的面容庄严,有的身披璎珞,栩栩如生。诗人认为这些佛像不仅是泥塑木雕,而是具有真正的护国神力。然而讽刺的是,佛祖的保佑最终没能挽救北汉的命运,当宋军围城时,北汉皇帝只能仓皇逃离。

最后诗人来到千年后的镇国寺,看到当年战火中幸存的老槐树依然挺立,树形如飞檐般舒展。这个意象既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又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整首诗通过一座寺庙,折射出一个王朝的兴衰,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文物古迹的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