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月夜下的离别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上片写景:池塘里荷叶舒展,庭院中榕树投下阴影,今晚的月亮和记忆中一样美好。这里用"藕叶""榕阴"营造出夏夜的静谧感,"好月"暗示这是一个适合团聚的夜晚,但实际却是离别之时。后两句写女子形象:她的发髻和手臂在月光下显得清冷,身上轻薄的纱衣像是用冰雾裁剪而成,既写出女子的美丽,也暗示离别的凄凉。
下片抒情:女子扑粉的妆盒和蒙尘的宝扇,暗示她已无心打扮。词人想象她此刻正在远方低声哭泣。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远行的人不知何时能回来,只能在离别酒宴上一次次劝酒,把不舍和祝福都寄托在酒中。这里的"深深劝"既指斟满酒杯,也暗含深情劝慰。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把月夜美景与离别愁绪巧妙融合。没有直接哭诉离别的痛苦,而是通过环境描写、细节刻画,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含蓄而深沉的情感。特别是结尾的劝酒场景,把中国人"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