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亭歌赠卢子
徐山苍苍入烟雾,泗水滔滔日东注。
芒砀龙气收紫云,云去还留泗亭树。
泗亭虚迹埋草莱,土花秋碧歌风台。
当年亭长提三尺,疾呼百万驱云雷。
西走强秦南辱楚,一日韩彭尽醢俎。
壮士何能守四方,况复儒生弃如土。
山中老妪犹夜啼,沛上小儿欢击鞞。
赤帝炎光倏如电,西风木叶同悲悽。
使君怀古意慨慷,驻马寻碑泗亭上。
英雄尘土堪叹嗟,登台一眺散泱莽。
芒砀龙气收紫云,云去还留泗亭树。
泗亭虚迹埋草莱,土花秋碧歌风台。
当年亭长提三尺,疾呼百万驱云雷。
西走强秦南辱楚,一日韩彭尽醢俎。
壮士何能守四方,况复儒生弃如土。
山中老妪犹夜啼,沛上小儿欢击鞞。
赤帝炎光倏如电,西风木叶同悲悽。
使君怀古意慨慷,驻马寻碑泗亭上。
英雄尘土堪叹嗟,登台一眺散泱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英雄刘邦的传奇故事,同时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开头四句用壮阔的自然景象(苍茫的徐山、奔流的泗水、龙气缭绕的芒砀山)烘托历史氛围,暗示这里曾是刘邦起兵的地方。"泗亭树"这个意象贯穿全诗,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中间八句回顾刘邦的功业:他提着三尺剑起兵,带领百万雄师推翻暴秦、战胜项羽。但成功后却诛杀功臣(韩信、彭越等),连儒生也被轻视。这里既有对英雄气概的赞叹,也暗含对帝王无情的批评。
接着用"老妪夜啼"和"小儿击鞞"的对比画面,表现百姓对历史的复杂记忆,最后用"赤帝光芒如闪电"比喻刘邦的辉煌转瞬即逝,就像秋风中飘落的树叶一样令人感伤。
结尾四句写诗人自己:他怀着感慨在泗亭驻足,看着英雄往事化为尘土,登高远眺时,所有的历史烟云都消散在苍茫天地间。这种开阔的结尾让全诗的怀古情绪得到升华,传递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