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十二

昔者朔方儿,兵戈死不厌。
沈雄幽燕将,矍铄多健饭。
承平百年间,风气乃轻变。
期门羽林豪,酒食日酣拳。
一朝闻点行,骨栗气销面。
夤缘百端习,巧黠成懦愞。
崱岦三山雄,残碉夕阳烂。
当时组练出,佽虎何猛悍。
行军两司马,伍卒自差选。
古来军礼中,遗法兰陵传。
荒隅群鼠辈,此意孰与澶。
天意幸歼贼,形残死江淀。
苍头起熊湘,卓荦群才彦。
师中闻有律,所向辄锄铲。
团保说经年,因循众修娈。
谁能读官礼,连轧识流转。
戡乱果有人,吾方不欺谩。
从来霸王资,匪独利攻战。
州有大夫贤,峨冠俨风岸。
微言善齮龁,论事百罅间。
迂谈笑老生,剿袭事书翰。
劳人又多费,党恶岂有善。
畸人愧谬悠,所学未稽贯。
荣资不貂蝉,又不事弓弹。
衰庸宜牖下,侈口徒卑贱。
不闻饭牛翁,衣短裁至骭。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历史上的军事与和平时期的变化,表达了一个关于人才选拔与社会风气转变的主题。

诗的第一部分描绘了古代北方的军事强人,他们忠诚勇敢,不怕流血牺牲。这些将领和士兵原本都是在战斗中锻炼出来的硬汉。然而,当和平时期到来,这种情况逐渐发生变化。酒食宴乐中,人们变得慵懒,不再重视军事训练和战斗技能。一旦国家需要征兵,人们因害怕而恐惧,丧失了勇气和决心。

诗的第二部分讲的是社会风气的变迁。过去勇猛的士兵和将领,如今被一些投机取巧、善于钻营的人所取代。这些人在战争中变得懦弱,失去了当年的勇气与力量。诗中提到的“三山”和“夕阳”象征着昔日的辉煌不再,如今只剩下破败的痕迹。

第三部分通过对比古代的军事训练和现在的社会风气,表达了对人才选拔的思考。古代军队纪律严明,选拔士兵时非常注重实战能力。然而,现在的社会却忽视了这一点,用人时更多考虑个人关系和技巧,而不是实际的能力和品质。

诗歌的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治国和军事上的重要性,强调了贤良人才在治理国家和应对乱局中的关键作用。诗人认为,不仅在战争中需要勇猛的人才,平时也需要贤能的大夫来治理国家,他们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才华。诗人进一步指出,那些虚有其表、不学无术的人,终将被时代所淘汰。即便是那些看似有用的人,也未必能带来真正的福祉。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风气的忧虑,同时也寄希望于未来的贤能之士。

整首诗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才选拔和治国安邦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变迁的忧虑与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