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府
日斜孤帆旷,夔城始在地。
渡头散人声,山色低鸟翅。
不知江未束,误谓流已肆。
虽殊安土情,似缓惊波意。
入舟庆老母,出舟穷远视。
西知天有余,东望峡已閟。
却问滟滪堆,长年烦指示。
奇姿混黛色,少小知名字。
失之晚饭间,颇自嗤俗吏。
无心计象马,且喜蜀道易。
渡头散人声,山色低鸟翅。
不知江未束,误谓流已肆。
虽殊安土情,似缓惊波意。
入舟庆老母,出舟穷远视。
西知天有余,东望峡已閟。
却问滟滪堆,长年烦指示。
奇姿混黛色,少小知名字。
失之晚饭间,颇自嗤俗吏。
无心计象马,且喜蜀道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心理活动展现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旅途中的心境变化。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夕阳下,一叶孤舟在宽阔的江面航行,远处夔州城的轮廓渐渐清晰。渡口人声嘈杂,山色低垂仿佛压到了飞鸟的翅膀。这里用"低鸟翅"的夸张手法,让人感受到两岸高山的压迫感。
中间八句写诗人的错觉与感悟:江水在峡谷前尚未收束时,他误以为已经进入湍急的江段。虽然远离家乡让人不安,但平缓的水流又缓解了他的紧张。靠岸后他安顿好老母亲,站在船头远眺——向西看是无尽的天空,向东看是逐渐闭合的峡谷。此时他向船夫打听著名的滟滪堆(三峡著名险滩),表现出旅人的好奇。
最后六句是幽默的自嘲:诗人从小就知道这个黑色礁石的大名,却因为忙着吃晚饭而错过了观赏机会,自嘲是个庸俗的官员。但转念一想,不必计较那些险滩("象马"指水中漩涡的形状),反而庆幸蜀道比想象中平顺。这种从遗憾到释然的心态转变,展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豁达。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低鸟翅""江未束"等新鲜比喻写山水;二是通过"误谓""自嗤"等心理描写让读者会心一笑;三是把惊险的三峡之旅写得举重若轻,最后"蜀道易"的感慨与李白"蜀道难"形成有趣对比,体现诗人乐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