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黄乙山於寿宁寺

客中听雨况僧寮,尽日无人访寂寥。
一枕秋声供痛快,隔窗风里有芭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僧舍听雨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孤独交织的美感。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作为异乡客住在寺庙里,整天无人来访,周围一片寂静。雨声成了唯一的陪伴。"况僧寮"的"况"字用得巧妙,既点明地点是僧房,又暗示了"更何况是在寺庙"这种加倍寂寞的感觉。

后两句转入感受:躺在枕上听秋雨的声音,反而有种说不出的畅快。窗外风吹芭蕉的沙沙声,为这份孤独增添了几分诗意。"痛快"二字很直白,却准确表达了在寂寞中自得其乐的心境。

全诗最妙的是把孤独写出了美感。无人来访的冷清,在诗人耳中化作了秋雨和芭蕉合奏的自然乐章。这种将寂寞转化为享受的能力,正是古代文人特有的生活智慧。简单的二十八个字里,有声音(雨声、风声)、有画面(僧舍、芭蕉)、有温度(秋凉)、更有心境(从寂寥到痛快),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豁达的生活态度。

黄敏求

黄敏求,字叔敏,修水(今属江西)人。与郑会有唱和。《江湖后集》卷一三收有《横舟小稿》。今录诗二十九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