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渔樵耕牧四画 其二

山人岂是悠悠者,何事樵歌孟诸野。
萧条茆舍住寒村,生小何曾识县门。
东邻作商走风雪,西家为郎叹离别。
人生未必胜樵夫,朝朝暮暮对妻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樵夫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平凡生活的可贵之处。

前四句介绍了主人公身份:他并非闲散之人,却在荒野唱着打柴歌。住在简陋茅屋里,从小连县衙大门都没见过。这里用"萧条""寒村"等词突出了樵夫生活的清贫简单。

中间两句通过邻居的遭遇形成对比:东边邻居经商在外奔波受苦,西边邻居做官却饱受离别之苦。诗人用"走风雪""叹离别"生动表现了这两种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看似风光的商人官员未必比得上樵夫幸福。樵夫虽然清贫,却能每天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朝朝暮暮对妻孥"这个温馨画面,道出了平凡生活的真谛。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对比,表达了"平淡是真"的生活哲理。诗人不是在歌颂贫穷,而是提醒人们: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在最简单的生活里,不必盲目羡慕那些表面风光的生活。这种对平凡生活的肯定,在今天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