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庵碑
青山阅沧桑,人与泉流逝。
碑字诏来兹,片石功非细。
探奇入千山,稽古感兴替。
坐卧读其间,半皆隆嘉岁(明嘉靖隆庆)。
尤多万历年,衰晚恣壮丽。
最后至香岩,墙背树翳翳。
贞珉屹然存,字有褚虞势。
风雨所泐蚀,岁月难审谛。
一石告我知,隐跃出草际。
曰维唐贞观,航海使星诣。
雪庵异迹闻,赐予有嘉惠。
厥赐碑与牌,碑以表禅慧。
环山为之田,铜牌乃符契。
明碑尽可仆,此碑有攸系。
雪庵方外人,何以感唐帝。
幼安与方彦,德使顽钝励。
芳徽岂不彰,表闾殊未逮。
碑字诏来兹,片石功非细。
探奇入千山,稽古感兴替。
坐卧读其间,半皆隆嘉岁(明嘉靖隆庆)。
尤多万历年,衰晚恣壮丽。
最后至香岩,墙背树翳翳。
贞珉屹然存,字有褚虞势。
风雨所泐蚀,岁月难审谛。
一石告我知,隐跃出草际。
曰维唐贞观,航海使星诣。
雪庵异迹闻,赐予有嘉惠。
厥赐碑与牌,碑以表禅慧。
环山为之田,铜牌乃符契。
明碑尽可仆,此碑有攸系。
雪庵方外人,何以感唐帝。
幼安与方彦,德使顽钝励。
芳徽岂不彰,表闾殊未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探访古迹时发现一块唐代石碑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寻访古迹的见闻(前12句): 诗人走进深山探寻古迹,看到许多明代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的石碑,这些石碑虽然华丽但已经显得陈旧。最后在香岩寺的墙后树丛中,发现一块保存完好的唐代石碑,上面的字迹有唐代书法名家褚遂良、虞世南的风格,虽然被风雨侵蚀,但依然能辨认。
2. 石碑的自述(中间8句): 诗人用拟人手法,让石碑"开口说话":它记载了唐太宗贞观年间,朝廷派使者渡海来表彰雪庵禅师的事迹。皇帝赐了这块碑和铜牌,碑是用来表彰禅师的功德,铜牌则是赐田地的凭证。诗人感叹:明代那么多石碑都可以倒下,但这块唐碑却意义非凡。
3. 诗人的思考(最后6句): 诗人提出疑问:雪庵禅师一个出家人,为什么能感动唐太宗?最后想通了:就像古代隐士管宁(幼安)和名士方彦一样,高尚的品德能激励世人。雪庵禅师的德行虽然被记载,但像"立牌坊表彰乡里"这样的世俗荣誉,其实配不上他的境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石碑开口"的生动写法,让历史活起来 - 通过对比明代石碑的华丽和唐碑的朴素,突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经得起时间考验 - 最后点出精神境界比世俗表彰更珍贵,引人深思 - 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就像导游带着读者一起发现文物、听文物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