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 其十一 玉皇阁
阁道双龙口,箱空俯泬寥。
路斜千虑失,山正百灵朝。
鱼贯联鸠杖(登岱者皆扶鸠杖名泰山杖),星躔合斗杓。
金台辛苦意,全向此中消。
路斜千虑失,山正百灵朝。
鱼贯联鸠杖(登岱者皆扶鸠杖名泰山杖),星躔合斗杓。
金台辛苦意,全向此中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们登泰山玉皇阁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壮景的赞叹和登高望远的豁达心境。
前两句"阁道双龙口,箱空俯泬寥"写玉皇阁的高耸险峻。用"双龙口"形容山道像两条巨龙张开的嘴,站在阁上往下看,感觉空荡荡的十分开阔。这里通过夸张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登山情景。"路斜千虑失"说山路陡峭,让人忘记所有烦恼;"山正百灵朝"写泰山庄严,仿佛所有生灵都在朝拜。这两句形成巧妙对比,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后两句用"鱼贯"形容登山队伍像鱼群一样有序,老人们都拄着鸠杖(古代老人用的拐杖),仰望星空仿佛能触摸到北斗七星,画面既生动又温馨。
最后两句"金台辛苦意,全向此中消"是点睛之笔。意思是说虽然登山很辛苦,但看到这样的美景,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这表达了古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生感悟,也传递出战胜困难后获得精神升华的喜悦。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开阔,通过登山这个小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交融的永恒主题。诗中既有对泰山壮丽的客观描写,又饱含登山者的主观感受,让读者仿佛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登高望远的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