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荣为张经载题

渝水赴海易,渝船上滩难。
母心如孤船,遭孀险于滩。
凿凿石齿隙,如雷向奔湍。
一息生死隔,谁谓天地宽。
乳哺各鼎鼎,而今生羽翰。
上摩九万里,母老心更安。
白昼北堂㵾,闯然入玄冠。
树旄塞前途,白马黄金鞍。
匍匐走舍儿,邻人越墙看。
致词谢邻人,吾亦谏诤官。
三岁不见母,初辞五云端。
起舞为母寿,儿不饥不寒。
儿腹有至宝,其名为琅玕。
愿言献天子,功名良不刊。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子故事,用生动的比喻和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展现了母亲的无私付出与儿子的感恩回报。

前半部分(苦难与母爱)
用"渝水赴海易,渝船上滩难"比喻人生艰难,就像逆水行舟。把守寡的母亲比作"孤船",在险滩中挣扎求生。"凿凿石齿隙"等句形象描写母亲面临的危险处境,就像在锋利礁石和雷鸣般的激流中求生。即使生活如此艰难,母亲仍将孩子们养育成人("乳哺各鼎鼎"),直到他们羽翼丰满("生羽翰")。

后半部分(荣归与报恩)
儿子功成名就后("上摩九万里"),特意回乡看望母亲。描写儿子衣锦还乡的场景很生动:白马金鞍、仪仗开路,引得邻居们都翻墙围观。儿子跪拜母亲("匍匐走舍儿"),安慰母亲自己现在衣食无忧,更要把"腹中至宝"(才能和孝心)献给朝廷,既建功立业也让母亲荣耀。

核心情感
全诗通过强烈对比:前半段母亲的艰难困苦与后半段儿子的显赫荣归,突出了两个动人主题:
1. 母爱的伟大——在最困苦时仍坚持养育子女
2. 孝心的真挚——儿子成功后首先想到回报母亲

艺术特色
- 比喻贴切:用行船比喻人生,用珠宝比喻才华
- 画面感强:险滩、还乡等场景如电影镜头
- 语言质朴: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含情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都不应该忘记那个曾经在人生险滩中,用尽全力托举我们的母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