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城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闲适之情。
前两句写远眺群山,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仿佛有神仙住在山峰之间。这里用"神君"的想象,给山景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了旅途中的见闻:在溪边小桥避雨时突遇暴雨,住在江边客栈时听到新敲的钟声;原野上南归的大雁发出鸣叫,远处的雷声像要惊醒沉睡的巨龙。这些画面通过"骤雨""新钟""归雁""惊雷"等意象,营造出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美好期待:等天晴后百花盛开时,要拄着竹杖去万松堤上漫步。这个结尾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山水画卷,既有宏大的山景,也有细腻的生活片段,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