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杨员外别业
翠羽无深巢,麝香无隐穴。
由来老蚌珠,泪泣沧海月。
於乎杨员外,竟类膏自爇。
忆昨佐南省,四境正骚屑。
朝廷忌汉人,军事莫敢说。
遂罹池鱼祸,遄被柳惠黜。
寄身傍江潭,乃心在王室。
星躔错吴分,气候乖邹律。
天风摇青薲,徒步空短发。
谯玄初谢遣,龚胜终守节。
譬如百炼钢,不挠从寸折。
又如合抱松,岂藉涧底檗。
我时浮扁舟,鸥外候朝日。
荒郊无留景,别业自深郁。
时清议劝忠,公冤果昭晰。
大名流天地,当与河水竭。
结交卣卓间,遗言见余烈。
由来老蚌珠,泪泣沧海月。
於乎杨员外,竟类膏自爇。
忆昨佐南省,四境正骚屑。
朝廷忌汉人,军事莫敢说。
遂罹池鱼祸,遄被柳惠黜。
寄身傍江潭,乃心在王室。
星躔错吴分,气候乖邹律。
天风摇青薲,徒步空短发。
谯玄初谢遣,龚胜终守节。
譬如百炼钢,不挠从寸折。
又如合抱松,岂藉涧底檗。
我时浮扁舟,鸥外候朝日。
荒郊无留景,别业自深郁。
时清议劝忠,公冤果昭晰。
大名流天地,当与河水竭。
结交卣卓间,遗言见余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元代文人写给一位姓杨的官员的悼亡之作,通过比喻和对比手法,赞颂了杨员外忠诚坚贞的品格。
前四句用翠鸟找不到安全巢穴、麝香藏不住香气、老蚌含着珍珠对月流泪三个比喻,暗示杨员外身处险境却依然保持高洁。接着直接点明杨员外像燃烧的蜡烛一样奉献了自己。
中间部分回忆杨员外的遭遇:曾在南方任职,当时朝廷排挤汉人官员,军事上也不敢直言,结果无辜受到牵连被贬。虽然被放逐江边,心里仍惦记国家。用"百炼钢宁折不弯"、"合抱松不靠小树支撑"两个比喻,突出他刚直不阿的品格。
最后写诗人自己划船在清晨等候,看到杨员外的故居依然庄重。如今时局清明,杨员外的冤屈终于洗雪,他的名声将像黄河水一样流传千古。结尾说两人交情深厚,从遗言中更能感受到他的气节。
全诗通过自然物象的比喻和今昔对比,塑造了一位在政治迫害中坚守节操的忠臣形象,表达了对其人格的敬仰和对其遭遇的痛惜。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动人。
王逢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