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慧云寺

太平行乐万方同,暇日追随到梵宫。
流水入池初雨过,好花如画淡烟笼。
金英落尽篱边菊,红叶凋残江上枫。
耽玩不知归路晚,紫骝嘶过月明中(清邓淳《宝安诗正》续集卷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游寺的闲适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点明背景:太平盛世里,人们闲暇时结伴去寺庙游玩。"万方同"暗示这种悠闲生活是普遍现象,寺庙成了人们放松的好去处。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秋景:雨后池水新涨,薄雾中花朵若隐若现,篱边菊花凋谢,江畔枫叶飘红。诗人通过"流水"、"好花"、"金菊"、"红叶"四个意象,把秋日特有的清新与绚烂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淡烟笼"三字,让整个画面蒙上一层朦胧美感。

最后两句写游兴之浓:玩得太尽兴忘了时间,直到月光下听见马儿嘶鸣才知天色已晚。"紫骝嘶过"这个动态描写,巧妙打破了前文静谧的画面,让整首诗在动静结合中收尾,余韵悠长。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无忧无虑的游赏之乐。诗人没有刻意说理,只是用白描手法记录眼中所见,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日的宁静美好和出游的惬意心情。这种对生活细节的诗意捕捉,正是古典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