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间寻找知音、追求超脱的生活状态。
首联“丝桐松下访知音,药甲青云一径深”写诗人在松树下弹琴,期待遇到懂自己的人,而眼前的小路被茂盛的药草和青翠的云雾遮掩,显得幽深宁静。这里用“丝桐”(古琴)和“知音”表达对精神共鸣的渴望,而“药甲青云”则渲染出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
颔联“祇谓龙骧閒豹略,谁知城市隐山林”表面说人们以为隐居者像龙豹一样威风,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厌倦世俗,躲进山林。这里用“龙骧豹略”(比喻雄才大略)反衬隐士的真实心境——并非追求功名,而是向往清净。
颈联“诗吟子建须拚酒,赋薄长卿祇为金”借用曹植(子建)和司马相如(长卿)的典故。曹植才华横溢,但借酒消愁;司马相如写赋只为金钱。诗人借此讽刺世俗文人追逐名利,反衬自己淡泊超脱的态度。
尾联“拟泛虚舟期汗漫,萧然世味一何心”是全诗主旨:诗人想象自己乘着小船,漫游天地,对世俗的滋味早已淡漠。这里的“虚舟”象征无拘无束,“汗漫”指广阔无边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自然,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志趣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核心魅力在于它用简练的意象(琴、松、药草、虚舟)和典故,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让读者感受到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