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翠围亭亭废十年竹柏蓊然殊蔽远眼命寺
林樾失洗沐,丛灌老偃蹇。
坐令轩豁地,雍穆成奥閫。
千年李峨眉,孤调绝攀眉,
孤调绝攀挽。径欲划君山,
笑看湘水远。我来此亭上,
造化阅舒卷。何堪浩荡意,
郁郁仰若俯。兰蕙生当门,
尚尔付锸畚。大材廓庙具,
顾此何衮衮。石角砺霜斧,
一斩三百本。图事欲大快,
不复计小损。天地英气归,
川原胜魂返。镜开水滟滟,
龙转山蜿蜿。卧虹踏归市,
融云护春垦。晴光荡芳酌,
中筵舞蹲蹲。黄花压客帽,
胡床秋风稳。万象竞参揖,
相见一何晚。通寒有时运,
明晦理相反。干戈天地闭,
抚事切深悃。痛浇磈磊胸,
不复效老阮。
坐令轩豁地,雍穆成奥閫。
千年李峨眉,孤调绝攀眉,
孤调绝攀挽。径欲划君山,
笑看湘水远。我来此亭上,
造化阅舒卷。何堪浩荡意,
郁郁仰若俯。兰蕙生当门,
尚尔付锸畚。大材廓庙具,
顾此何衮衮。石角砺霜斧,
一斩三百本。图事欲大快,
不复计小损。天地英气归,
川原胜魂返。镜开水滟滟,
龙转山蜿蜿。卧虹踏归市,
融云护春垦。晴光荡芳酌,
中筵舞蹲蹲。黄花压客帽,
胡床秋风稳。万象竞参揖,
相见一何晚。通寒有时运,
明晦理相反。干戈天地闭,
抚事切深悃。痛浇磈磊胸,
不复效老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阳节登上一座荒废十年的翠围亭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豁达洒脱的胸怀。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八句写亭子荒废景象:树木无人修剪,灌木杂乱疯长,原本开阔的亭台变成了幽深闭塞的场所。这里用"千年李峨眉"的典故,暗喻高洁品格无人赏识。
2. 中间部分是全诗精华:作者大刀阔斧地砍掉三百棵杂树,让天地英气重现,山水美景尽收眼底。这里"一斩三百本"的豪迈举动,象征着扫除人生障碍的魄力。随后描写整顿后的美景:水面如镜,山势如龙,集市热闹,春耕繁忙,众人饮酒歌舞,一派生机勃勃。
3. 最后八句转入人生感悟:作者头戴菊花,在秋风中静坐,感叹万物和谐。虽然时局动荡("干戈天地闭"),但不像阮籍那样借酒消愁,而是以痛快豪饮来化解胸中块垒,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歌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从荒废亭台到焕然一新的转变如在眼前
2. 动作描写传神:砍树、饮酒、歌舞等场景充满动感
3. 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局的忧虑,更有超脱的胸襟
4. 哲理深刻:通过整理亭台暗喻整理人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诗人用整理荒亭比喻整理人生,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与其消极逃避,不如主动改变,这样才能重见天地开阔,找回生活本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