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拾迹①

魂兮归来。
及予之生兮,肆游走于诸方。
迨予之灭兮,怅馀怀之未忘。
弃予狼犺之躯于山阿,曳予魂兮飘飘而回翔。
役深秋之幽风兮以为予导,秉不昧之一灵兮以为吾缰。
昼荒渺之长夜,烛冷萤之微光,杳予归兮恍茫茫而归乎故乡(一解)。
魂兮归来。
昔予之生兮,徒驰驱而迷乎南北。
今予既亡兮,犹此痛之未息。
曰予归兮归予之旧国,悲来拾兮拾予平生之行迹(二解)。
魂兮归来。
开我旧闼,立我床隈。
此予呱泣,拥母之怀。
口莫能语,足莫能抬。
眷哉予母,始启予步。
握予之足,导予以语。
维右维左,颠仆坎坷。
迨予成行,摇曳如跛。
槛不为限,篱不为锁。
出庭院而寻乎村邻,结同侪而为夥。
攀道树之鸟巢,戏争斗以阵彼我。
嗟来拾兮何足迹之琳琅,揣予怀兮犹馀温之未殇。
量以目兮其形不及指长,亲以嗅兮味乳臭之前香。
此予生之初兮行之始张,迁以往兮遂履不归之穷航(三解)。
魂兮归来。
归乎东阿之麓兮,倚乎桑侧。
昔予所欢兮,会乎桑北。
蝉鬓绿兮盈桑之色,跂而待兮其心之炽,纷其迹兮胡零乱而惶急。
归乎南陌之畴兮,风翼其苗。
此予之耕兮,共蹇牛之劳,食妻子兮谁复能逃。
犹扬臂兮欲斥,怅空手兮无鞭梢,泪忽作兮泻予旧迹之深槽。
归乎西山之颠兮,怆予心骨。
此予送兮,儿女之远别。
羽之丰兮必远飏,待不来兮望不绝。
日空陟兮日空下,劳往返兮予骎骎而至于耄耋(四解)。
魂兮归来。
归乎北邙之丘兮迟迟其行,履予旧迹兮缅予旧生。
生之已兮既从此征,征而往兮大黑之蒙冥。
谓行世兮如行夜山,潜百险兮无一安。
人各有私兮私其私,罟与蜮兮孰予怜。
错讦谤兮交讥讪,日相逐兮如影缠。
莫予惜兮亦莫予识,徒撄其锋兮溷嚣杂。
胡为夫遗迹于其间,生为辱兮死复为其践踏。
爱予生兮惜予之迹,拾而归兮日与魂相狎(五解)。
魂兮归来。
归于南北东西之外,归乎六合九垓;
时空之所届兮,莫非予之昔来。
三步一壑兮五步一歧,迷所向兮惑其裁。
凡所至者靡不悔,凡所欲往靡不乖。
左可探兮右复诱,进既陷兮退亦摧。
有所觅兮卒不得,时既久兮予亦不知欲何为。
虽有足兮无异缚,跋涉予百年兮实飘荡而无归。
拾此伤痛之迹兮予乃今始得真归,决将往兮矢不重回(六解)。
魂兮归来。
临归而反顾,瞻旧迹之无馀。
诧新迹又丛生,纷漫漫于来衢。
拾迹终焉留迹,何循转而如轮驱。
欲拾将安所拾,欲归将安所归乎。
抱旧迹以恸哭,立终古之迷涂(七解)。

现代解析

这首《魂拾迹》以"魂兮归来"的呼唤贯穿全诗,通过亡魂回顾一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生命历程。全诗分为七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像电影镜头般呈现生命的不同阶段。

第一部分是亡魂的自我觉醒。灵魂脱离肉体后,乘着秋风飘荡回乡,像提着一盏微弱萤火在黑夜中寻找归途。这里用"狼犺之躯"形容被抛弃的笨重肉体,与轻盈飘荡的灵魂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部分点明主题:灵魂归来是为了拾取生前的足迹。活着时在南北奔波中迷失方向,死后仍为未完成的遗憾而痛苦,现在要回到故国收集生命印记。

第三部分回到生命起点。灵魂回到出生的老屋,重现婴儿时期的场景: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在母亲怀抱中成长。用"乳臭之前香"这样生动的细节,唤起对生命最初纯真状态的怀念。

第四部分用三个典型场景概括人生:东阿山麓的青春爱恋,南陌田野的艰辛劳作,西山送别子女的离愁。每个场景都充满动感,比如"蝉鬓绿"形容少女秀发,"蹇牛之劳"表现农耕辛苦,"泪泻深槽"夸张化地表现悲痛。

第五部分转向社会批判。灵魂来到象征死亡的北邙山,将人世比作夜行山路,充满陷阱。人们自私自利,互相诽谤,活着受辱,死后还要被践踏。这段揭示了生命在社会压力下的艰难处境。

第六部分上升到哲学思考。灵魂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迷失,每个选择都带来后悔。百年人生看似在行走,实则像被绑住双脚般无处可归。直到收集完所有伤痛足迹,才真正获得解脱。

第七部分是全诗最深刻的转折。当灵魂准备归去时,发现旧迹消失,新迹又生,陷入"拾迹留迹"的永恒循环。这个发现让灵魂站在时间的迷宫中痛哭,揭示了生命永恒的困惑:我们永远在追寻,却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归宿。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将抽象的生命历程具象化为"拾足迹"的动作,用飘荡灵魂的视角,带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每个阶段。从纯真到沧桑,从具体生活到抽象思考,最终指向人类永恒的归宿问题。语言上融合了古典意象与现代意识,既有"魂兮归来"的楚辞韵味,又有对生命本质的现代性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