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朝廷工作的悠闲场景,充满太平盛世的满足感。
前两句"玉堂视草屋三间,尽日鳌峰相对閒"说的是:在翰林院(玉堂)有三间专门用来审阅文书的小屋,整天对着象征功名的鳌峰山(古代状元及第要站在鳌头上),却显得格外清闲。这里用"闲"字突出了工作环境的舒适。
后两句"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意思是:生逢太平盛世,连报时的铃铛都很少响起(说明政务清闲)。写完公文题名盖章后,就可以轻松地回家了。"南还"可能指回南方老家,也可能只是下班的意思。
全诗通过"闲"、"静"这些字眼,透露出作者对这份清闲工作的喜爱,也反映出当时朝政的清明。最妙的是把枯燥的文书工作写得如此惬意,让人感受到盛世文人的那份从容与自得。